實地測繪是指基于現有的測量控制網或者測量導線,采用“分級布網、逐級控制”的方法,并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則,利用經緯儀、全站儀等測量儀器進行實地測量獲取空間對象的坐標信息。
而實地測繪法是傳統的測量方法。一般操作流程是測得資料后制成地圖,再輸人到土地信息系統的數據庫中。對數據庫的局部數據作修改時,則可將實測資料直接輸人,而不必經過先制圖這一環節。這種方法獲得的資料具體、準確,但花費人工多,工作周期長。
實地測繪通常有三種基本方法即橫過測區主要構造和巖層走向的路線穿越法,沿巖層走向的順層追索法,以及布點法。下面讓洛陽測量的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第一種方法是路線穿越法,簡稱"穿越法",也可稱為橫切巖層走向法。在進行地質調查時,經常要采用到的一種地質測繪方法。
它是指路線與巖層走向或構造線大致直交,也就是路線近似垂直或斜交地質體如巖層、巖體、蝕變帶等或構造線的走向布置并橫穿各地質體,使之在相對較短的距離內,能夠觀察到較多的地質現象。
穿越法的優點是比較容易、準確查明制圖區巖層的時代、順序、上下解除關系和巖相縱向變化以及全區基本構造特征,且工作量較少。
但是也存在兩條路線之間的地段未能直接觀察,填繪的地質界線可能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對地層厚度、巖相沿走向的變化研究程度較低,小地質體、橫斷層存在漏掉的可能性等缺點。
另外,穿越法可應用于在中、小比例尺地質填圖中,例如,1:200000和1:50000的區域性地質調查當中,為了確定接觸關系與巖性的橫向變化,常常需要接下來要研究的追索法進行輔助工作。
第二種方法是追索法,又稱為接觸界線追索法,也可稱為順層追索法。它是指追索某些重要地質現象(如標志層、礦層、地質界線、斷層等)的延展變化情況和地質體的輪廓,進行野外測繪制圖的方法。
洛陽測量了解到這種方法追索法雖然也適用于各種比例尺的地質制圖,但更多地適用于較大比例尺的詳細制圖中。它能夠比較準確地標繪地質界線,對地層、構造和巖體等在沿界線方向上的變化容易了解較深。但是,其缺點也比較明顯,比較費時間,對剖面上的不同地質單元之間的互相變化可能不太了解。
最后一種方法是布點法,也稱為全面踏勘法。它是指以了解一塊區域的情況為目的所進行的有計劃的采樣點位布置的一種方法。可以把它具體分成分區布點法、系統布點法、動態布點法、專業判斷法這四種方法。
它的優點在于資料獲得的具體、準確。但所花費人工成本較高,耗時長,工作周期長。
|